归鉞①,早丧母,父娶后妻,生子,由是失爱。家贫,母即喋喋罪过鉞,父大怒逐之。鉞数困,匍匐道中。比归,母又复杖之,屡濒于死。鉞依依户外,俯首窃泪下,族人莫不怜也。
父卒,母与其子居,鉞贩盐市中,时私其弟,问母饮食,致甘鲜焉。后大饥,母不能自活。鉞往涕泣奉迎。母内自惭,从之。鉞得食,先予母、弟,而己有饥色。奉母终身怡然。既老且死,终不言其后母事也。
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②矣身微贱而其行卓独其宗亲邻里知之,于是思以广其传焉。
(选文有改动)
①归鉞:人名。②家乘:家族史
【1】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( )
A. 族人莫不怜也/爱士卒,楚人怜之。
B. 钺贩盐市中/愿为市鞍马
C. 终不言其后母事也/察纳雅言
D. 钺数困/广故数言欲亡
【2】请给下面句子断句。
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贱而其行卓独其宗亲邻里知之
【3】归钺的哪些行为让人感动?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。
【答案】【1】D
【2】归氏孝子/予既列之家乘矣/身微贱而其行卓/独其宗亲邻里知之。
【3】①关心后母送食物②灾荒年接后母③忍饿让食物给后母④侍奉后母始终很高兴⑤从不说后母不好.
【解析】【1】试题分析: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。A项中“怜”分别为“同情,怜悯”和“爱怜”;B项中的“市”的意思分别为“市井”和“买”;C项中的“言”分别是“说”和“言论”;D项中的“数”都是“多次”的意思。故选D。
【2】试题分析: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。解答此类试题,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,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,初步了解大意,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;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。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,句读不能出现“破句”的现象。本题的这句话的句意是:归氏家有两位孝子,我已经把他们写在家族史里了,因为他们的行为高尚而身份低贱,只有他们的亲族邻居知道他们的事迹。据此,正确的句读是:归氏孝子/予既列之家乘矣/身微贱而其行卓/独其宗亲邻里知之。
【3】试题分析: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。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,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,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作答。其具体的内容:(1)“时私其弟,问母饮食,致甘鲜焉”——关心后母送食物。(2)“鉞往涕泣奉迎”——灾荒年接后母。(3)“鉞得食,先予母、弟,而己有饥色”——忍饿让食物给后母(4)“奉母终身怡然”——侍奉后母始终很高兴。(5)“既老且死,终不言其后母事也”——从不说后母不好。据此理解作答。
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: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;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;③主语和谓语之间,谓语和宾语、补语之间,一般要停顿;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,一般要停顿;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;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;⑦古代的国名、年号、官职、人名、地名等应作停顿。⑧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来句读。
参考译文:
孝子归钺早年丧母,父亲又娶了后妻,生个儿子,孝子从此失去父爱.家中贫穷,后妻就花言巧语数说孝子的过错,父亲大怒,赶走他,(于是后妻母子趁机饱吃一顿.)孝子屡次遭到困扰,在路上爬行.等到回家,继母又用棍子打,屡次近于打死.正当孝子在门外留恋不舍,想进屋又不敢,低着头偷偷地流泪的时候,邻居没有不怜悯他的.
父亲死后,后母只和他亲儿子居住,(把孝子赶出门不见面).孝子就在集市上卖盐,时常偷偷地见他的弟弟,询问继母的饮食,送给他们甘甜鲜美的食物.后来遇到严重饥荒,继母不能养活自己,孝子前去,流泪哭泣恭敬地接她.继母内心自感惭愧,终于被孝子的诚恳感化,跟随孝子去了.孝子有了食物先给继母弟弟,而自己有挨饿的脸色,弟弟不久死去,他很乐意地侍奉后母终身.孝子直至已老将死,但始终不说后母的事.
归氏家族有两位孝子,我已经把他们写在家族史里了,因为他们的行为高尚而身份低贱,只有他们的亲族邻居知道他们的事迹,于是想扩大他们的名声.
上一篇:【甲】余幼时即嗜学。家贫,无从致书以观,每假借于藏书之家,手自笔录,计日以还。天大寒,砚冰坚,手指不可屈伸,弗之怠。录毕,走送之,不敢稍逾约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,余因得遍观群书。既加冠,益慕圣贤之道。又
下一篇: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,回答问题。